全国三八红旗手,王殊!
编者按
2023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名单3月3日公布,这是全国妇联授予我国优秀女性的最高荣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外科王殊教授,获此殊荣。
王殊,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主任、第七届工代会女教职工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我国肿瘤医学和乳腺癌领域著名专家,她在30多年的从医经历中,始终铭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入职誓言,以仁心施仁术,事事精益求精,竭尽全力推动乳腺癌治疗的发展。
全国三八红旗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王殊
患者说,“王殊医生特别温柔,总是替我们着想。”
乳腺外科医生说,“王殊主任一心为学科发展,真是太辛苦了。”
学生说,“王殊老师特别严谨,学术观点很有前瞻性。”
这是不同人眼中的王殊。而她自己却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从患者的需求出发,只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有精度的服务。”
让乳腺癌患者生活得更有质量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不仅仅是手术科室,更是一个综合诊疗中心。早在1992年,在时任主任张嘉庆教授的带领下,乳腺外科在国内率先成立乳腺疾病的专业诊治中心,集预防筛查、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开创了乳腺肿瘤影像诊断、病理诊断、手术、化疗、放疗等多学科联合、全流程诊疗的新模式。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在王殊主任的带领下,中心秉承“全程管理、全心关注、多学科综合诊疗”的理念,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正因为坚持综合治疗与影像学诊断并重,乳腺中心的“早诊率”在全国名列前茅。
半个多世纪以来,乳腺癌的治疗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治疗手段不断在进步,治疗观念也在转变与更新。
王殊说:“我们要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要让患者从更少的毁损性治疗中获得更大的收益。现在这个领域更关注综合治疗和精细治疗,手术范围微创化、化疗药物精细化,更注重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如果能保乳,你希望保留吗?如果不能保乳,你希望重建吗?”
这是王殊术前最爱问患者的两句话,也是她对患者发自心底的关爱。同样身为女性,她懂得患者生理上的痛苦、心理上的创伤,也希望能给她们更多的选择。因此,她为患者制定诊疗方案不仅考虑疗效,也考虑预后生活质量。在王殊的带领下,科室给予患者更多的选择,乳腺癌保乳率超过40%,正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精心呵护,让患者生活得更有质量和自信。
在手术上,王殊追求精益求精。保乳术、乳房重建,都意味着比“一刀切”要制定更复杂的方案,需要更精细的操作,有时候往手术台上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然而,王殊从不怕累,在手术台上争分夺秒,因为长时间保持高度紧张,往往一台手术结束时,已经筋疲力尽。此时,一罐红牛下肚,王殊又打起精神,还要回病房继续其他的工作,查房、查文献、科室管理……她就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女战士,奋战在各条战线。
从临床中发现问题 到临床中解决问题
王殊十分注重临床科研,尽管手术、门诊都排得满满的,她每周都会坚持与团队共同探讨国际上最新的学科发展情况。
她也十分重视青年医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每周四清晨6点半,乳腺外科的示教室都会传出热烈的讨论声,这是乳腺外科的青年医师学术沙龙,也是科室的学术传统。10多年来,王殊带领年轻医生们一起解读经典文献,学习前沿进展,讨论临床病例,寒来暑往,风雨无阻。
“医师不仅对生命要有敬畏,也要有一颗去改变的心。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要发展与创新,就得在临床研究领域不断延伸,让团队持续成长。医学领域的未解之谜众多,医学研究不进则退,我们必须思考更前沿的问题,加快跟随国际医学发展的脚步,努力作出突破,产出优质的科研成果,这样才能让更多患者更快获益。”
——王殊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腋窝手术方式,已经由腋窝淋巴结清扫逐步发展为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显著降低了手术的并发症。然而,活检中如何安全有效显示单个淋巴结和淋巴系统是个难点。
十几年来,王殊带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团队不断摸索,在国内开创性的应用荧光示踪技术,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极大地推动了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我国的开展。
正是由于有了荧光示踪剂的精准显示,为很多乳腺癌患者提供了较为精准的分期,因而也让更多患者拥有了保留腋窝的机会,提高了生活质量。
近年来,除了前哨淋巴结新型示踪剂,乳腺中心还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蛋白质芯片预测指标、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等乳腺癌诊治前沿方面都开展深入研究,取得多项成果。
注重人文关怀 为乳腺癌的防治事业贡献力量
为了将乳腺癌规范化诊疗惠及全国,王殊带领多位专家先后参与了国内多部权威指南与专家共识的撰写工作,同时将乳腺癌规范化诊疗的理念和技术传递给基层医院,内蒙、云南、河南、陕西……到处都有乳腺外科支援的身影。乳腺外科连续十余年举办乳腺癌早诊早治规范化培训班,培训基层医院医生数千人次,为全国乳腺癌规范化诊疗的推进贡献了力量。
健康事业需要医患共同努力。除了在业内推广规范化诊疗,还要注重患者的科普。成立之初的乳腺中心只有6张床位,不足10名医务人员,但在90年代的北京大街小巷、郊区乡村,每周都能看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的普查车深入基层义诊的身影。这就是乳腺外科早期进行健康科普的方式。
“ 人文关怀是我们的传统,我们将一代一代传承,不断让患者体验到医学技术发展和医学人文精神带来的就医获得感。”
——王殊
“时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医生的职业写照。王殊始终认为,最高的医术,是治好病的同时治愈心灵。因此,为关爱患者,乳腺外科成立了病友会,定期举办患者教育活动,科普康复知识,也为患者搭建了情感交流的平台,患者从中找到了互相支持的力量和心灵的慰藉。
“感谢医院、医生对我们的帮助,也感谢病友们的守望相助,因为有了你们,我们才有了新生和生活的阳光。”患者说。
乳腺外科正在用全方位的服务为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保驾护航。
“我们不仅要惠及中国的患者,也希望我们将来的临床研究能够影响整个世界。我们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中国乳腺癌防治事业贡献更大力量。”
——王殊
北京大学医学部 宣
来源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视频制作 / 田竞冉
文字撰写 / 李杨乐
图片拍摄 / 訾 蕊
编辑 / 吕雨濛、武慧媛